今日访问日数:182215

电话咨询
010-87220992

微信沟通

扫一扫,微信咨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策库 > 项目信息 >怀柔区
北京市怀柔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怀柔区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栏目:怀柔区 发布时间:2025-03-31

怀科发〔2025〕2号


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国科发规〔2023〕41号)关于推动怀柔科学城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的指示精神,我委制定《怀柔区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2024年5月30日,《行动计划》经区政府第96次常务会审议通过。2025年2月8日,《行动计划》经六届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正式印发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怀柔区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北京市怀柔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5年3月25日    


  附件:

怀柔区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促进科技成果

转化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5-2027年)

怀科发﹝2025﹞2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地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怀柔科学城,加快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把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研究培育与基础研究相适应的“1到10”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依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国科发规〔2023〕41号)中关于推动怀柔科学城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的指示精神,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28号)《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北京市支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北京市关于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京政办发〔2023〕26号),结合怀柔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市领导关于怀柔区的指示精神,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机制,对标世界一流,以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创新资源集聚、科技成果转化、硬科技企业孵化和未来产业培育为着力点,破解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瓶颈问题,推动重大成果转化落地,从基础服务向精准服务、从集聚企业向孕育产业、从孵化链条向厚植生态转变,引领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形成具有怀柔特色的成果转化模式。抓好产业孵化,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培育一批优质科技创新型企业,形成良好产业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为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强大动力。

  二、总体目标

  围绕怀柔区重点产业体系进行布局,精准实施“苗圃计划”,以引进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在怀落地一批具有关键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可转化成果以及初创企业为结果导向,建成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更为完善、专业机构和孵化平台更为聚集、孵化能力和孵化服务更为突出、科技人才队伍更为强大、成果转化链条更为完整的怀柔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2025年,引入或成立产业研究院不少于1家;培养或引进专业化技术经理人30名;年度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0亿元;建成1家市级及以上孵化器;培育18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规上科技服务业营收占GDP比重力争达到6.5%。

  2026年,引入或成立产业研究院不少于2家;培养或引进专业化技术经理人50名;年度技术合同成交额力争突破25亿元;建成1家市级及以上孵化器;培育2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规上科技服务业营收占GDP比重力争达到7.5%。

  2027年,引入或成立产业研究院不少于2家;培养或引进专业化技术经理人100名;年度技术合同成交额力争突破30亿元;建成1家市级及以上孵化器;培育22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规上科技服务业营收占GDP比重力争达到8.5%,达市级平均水平以上。

  三、主要任务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瓶颈问题,结合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展现状,从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储备全流程工作机制、加速构建“1到10”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完善成果转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举办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服务活动、持续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要素供给路径五方面开展工作。

  (一)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储备全流程工作机制

  1.健全科技管家工作机制。落实“科技服务管家”机制,完成在怀科研院所的全面走访,形成并定期更新成果转化清单和开放共享清单;围绕在怀院所设施平台进入科研状态的特点,支持院所、央企等产业化项目落地,挖掘更多科研人员带技术、带团队转化;通过一对一走访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科学设施平台以及重点产业集聚的科技园区,进一步深化对全国各地孵化器、产业园区、前沿产业或学术会议、各类创新中心以及相关创投基金的对接,做好科技成果项目、团队发现和储备工作。(怀柔科学城管委会组织人事处、怀柔科学城管委会成果转化与创新协调处、区科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长城伟业公司、怀胜公司、怀柔仪器公司、科学城公司)

  2.搭建成果项目信息数据库。推动创办和培育国际科学学术期刊;搭建苗圃种子信息数据库,建立怀柔区硬科技项目成果清单,做好数据库运行、维护以及项目更新、跟踪工作;推进怀柔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资源数据平台建设工作,汇集产业要素、科研要素、创新要素,构建高效的资源对接机制。(区科委、怀柔仪器公司)

  3.重点培育优质成果项目。依托“苗圃计划”种子库项目资源,遴选出具有前瞻性和颠覆性创新技术的优质成果项目进行持续跟踪,梯次培育怀柔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等科技型企业,提升规上科技服务业营收占GDP比重;支持构建科技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和院所合作转化。(区科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怀柔科学城管委会成果转化与创新协调处)

  4.推动科技服务机构引进成果项目。推动引进具有行业影响力、专业实力雄厚的科技服务机构,支持其在怀开展成果转化服务工作;推动社会化科技服务机构在怀发展壮大,推进米格实验室、力合科创、创业黑马、中关村微纳、云翼硬科技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进、遴选、培育更多优质项目;推动北京海创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怀柔科学城生命科学产业创新研究院等产业研究院发展;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怀柔科学城)建设与运行;推动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数学与人工智能交叉学院建设与运行;做好北京高端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成果项目承接工作。(区科委、怀柔科学城管委会成果转化与创新协调处、区经济和信息化局、长城伟业公司、怀胜公司、怀柔仪器公司、科学城公司)

  5.推动技术合同挖掘工作。做好技术合同签订指导工作,从规模以上、高新技术等企业着手,关注营收和研发投入较高的重点企业,强化技术需求挖掘力度,并引导技术输出主体积极做好与经济发展、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和其他公益相关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落实与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合作专利“先使用后付费”试点工作;推动中国技术交易所怀柔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建设与运行。(区科委、怀柔科学城管委会成果转化与创新协调处、科学城公司)

  (二)加快构建“1到10”成果转化创新平台

  6.推进研发、评估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行。跟踪、推动创新主体运行、建设概念验证平台、工程研究中心、共性技术平台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及小试、中试基地,为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等创新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概念验证、投产前试验、中试生产等服务;深入挖掘高校院所科研设备及科研资源,与市场端需求进行精准化匹配,探索“大装置小平台领军企业”开放共享模式,推动大科学装置优先向实验室、创新企业开放共享。(区科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怀柔科学城管委会成果转化与创新协调处、怀柔科学城管委会设施平台处、区发改委、长城伟业公司、怀胜公司、怀柔仪器公司、科学城公司)

  7.加强硬科技孵化器培育和认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制定并出台《怀柔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鼓励国家级、市级、区级孵化器认定,定期更新区内孵化器名录,跟进孵化器成立、运行情况;通过引入国内优质孵化器团队开展合作,高质量完成北京怀柔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标杆孵化器验收,探索打造更多市级标杆孵化器;推动长城海纳硬科技加速器、怀柔科学城产业空间城市客厅、科学城产业转化示范区、金隅兴发科教园区等加快建设成为市级孵化器;推动京外设立怀柔区产业离岸孵化器。(区科委、怀柔科学城管委会成果转化与创新协调处、区投促中心、长城伟业公司、怀胜公司、怀柔仪器公司、科学城公司)

  8.推进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推动建设科学城产业转化示范区、国家高端仪器产业基地、三峡集团北京科创基地、博纳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产业园区;推动有色金属新材料科创园、海纳产业园、城市客厅等打造成为特色产业园区,并争取市级特色产业园区;梳理怀柔区产业空间清单,研究产业空间定位与布局,为项目团队、硬科技初创企业等创新主体提供产业空间资源保障,助力其在怀发展。(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科委、区文促中心、怀柔仪器公司、长城伟业公司、怀胜公司、科学城公司)

  9.强化重点产业联盟建设。围绕物质、空间、生命、地球系统、信息与智能五大方向,依托国际大科学计划引入或加入国际科技组织;推进高端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与验证评价联盟等各类产业联盟建设,引进优质产业联盟,不断导入创新资源;跟踪怀柔科学城创新联合体工作进展。(怀柔科学城管委会交流合作与人才工作处、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科协、怀柔仪器公司、长城伟业公司、怀胜公司、科学城公司)

  10.畅通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渠道。实施《北京市怀柔区知识产权保护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支持怀柔区内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活动;发挥区内各类知识产权工作站作用,提供知识产权相关问题咨询、专项维权援助申请、开展专利预审支撑、法律知识宣讲等服务;推动怀柔实验室成立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并支持其在怀发展,推进成果转化落地。(区市场监管局、区科委、区法院)

  (三)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11.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队伍能力提升。推动实施“领航计划”,针对政府部门组织开展相关政策及业务培训,鼓励区属国企引导招商引资人员向科技成果转化人员转变,打造一批懂技术、懂市场、具备专业科学技术、政策法规、知识产权、财会金融、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知识的成果转化专业队伍。(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怀柔科学城管委会成果转化与创新协调处、怀柔科学城管委会交流合作与人才工作处、长城伟业公司、怀胜公司、怀柔仪器公司、科学城公司)

  12.加强职业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持续对接技术经理人专业培训资源,推动国科大现代产业学院、国科大怀柔科学城产业研究院、北京怀柔科学城生命科学产业创新研究院等举办“怀柔科学城职业技术经理人培养计划”培训、“国科之星”技术经理人培训等活动,提升创新主体及技术经理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推动国科大现代产业学院技术经理人学位认定与培养工作;用好市级“朱雀计划”,引进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科技服务、生命健康、新能源等领域专业成熟技术经理人人才;推动建设怀柔科学城技术经理人协会(联盟),建立区内技术经理人人才库。(区科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怀柔科学城管委会成果转化与创新协调处、怀柔科学城管委会交流合作与人才工作处、长城伟业公司、怀胜公司、怀柔仪器公司、科学城公司)

  13.开展初创企业家培训。推动德勤书院、黑马怀柔科创产业加速器、国科大现代产业学院、北京怀柔科学城生命科学产业创新研究院等举办全球领军人才训练营、初创企业家培训、“国科之星”双创训练营等活动,拓展实战分享、教练辅导、名企访学、政企交流、同行切磋等多种活动类型,提升科技企业财税规范、知识产权、股权体系、企业经营等专业领域能力。(区科委、怀柔科学城管委会成果转化与创新协调处、怀柔科学城管委会交流合作与人才工作处、科学城公司)

  (四)举办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服务活动

  14.举办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实施《怀柔区推动商务领域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支持科学学术会议、重要国际会议、路演活动、供需对接会议、重点产业会展活动等举办;每年在怀举办“苗圃计划”路演活动、怀柔科学城金融驿站投资路演活动、创业黑马项目路演系列活动、科创峰会、招商对接会等各类成果转化活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优质项目提供对接渠道;深化“雁栖湖大讲堂”等标志性活动效应,探索创办更多优质品牌活动。(区商务局、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怀柔科学城管委会交流合作与人才工作处、长城伟业公司、怀胜公司、怀柔仪器公司、科学城公司)

  15.举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国科大杯”创新创业大赛、怀柔区青年创新创业活动、怀柔区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创新创业大赛等特色品牌活动,积极参与HICOOL全球创业大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中关村国际前沿技术大赛等赛事,激发区域科技创新活力。(区科委、怀柔科学城管委会成果转化与创新协调处、怀柔科学城管委会交流合作与人才工作处、区委组织部、区科协、团区委、长城伟业公司、怀柔仪器公司)

  (五)持续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要素供给路径

  16.积极争取各级成果转化政策支持。用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怀柔创新联合基金、传感器与科学仪器创新研制专项、怀柔科学城成果落地专项等国家级、市级专项或基金;继续争取《关于精准支持怀柔科学城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域推广的工作方案》、中关村“1+5”、《北京市支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支持。(区科委、怀柔科学城管委会成果转化与创新协调处、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发展改革和政策研究处、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17.推动区级成果转化政策落地实施。结合怀柔区实际,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难点、堵点,为推动科技创新及怀柔区产业发展,制定并出台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的相关政策;实施《北京市怀柔区促进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补贴办法》,为高成长性企业、产业生态性单位企业提供产业空间补贴,并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提供人才公寓补贴。(区科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18.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基金支持体系。积极组织国家、市级投资基金项目推荐工作,用好或新设立区级各类投资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引进社会投资机构,并鼓励社会资本力量积极参与新设投资基金和成果转化基金,并引导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研究制定区属企业基金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规范区属企业基金投资行为。(区科委、区发改委、区国资委、怀柔科学城管委会成果转化与创新协调处、长城伟业公司、怀胜公司、怀柔仪器公司、科学城公司)

  19.探索设立各类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推动制定并出台金融支持政策;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链条,强化重点环节金融服务保障能力,积极争取银行机构落地更多科创信贷产品,着力推动投资机构在怀集聚、挖掘并投资更多怀柔企业;进一步深化怀柔科学城金融驿站服务模式,丰富金融驿站服务内容,满足不同阶段企业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开展质押融资、证券化、保险、基金、信托等多项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构建知识产权金融生态体系;探索与在怀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争取推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信用类贷款。(区发改委、区市场监管局、区科委)

  20.探索提供多领域创新应用场景。实行“揭榜挂帅”计划,定期发布榜单,组织场景供需对接,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应用,培育具有原创性、颠覆性、标志性、融合性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以“人工智能+”为牵引,重点推动智慧科学城、“韧性城市”、农业科技、智能智造、文化遗产等应用场景建设;推进“三城一区”协调联动,共享科技创新资源;联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天津市滨海新区及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形成资源合作,推广重点产业应用场景建设。(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科委、怀柔科学城管委会成果转化与创新协调处、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发展改革与政策研究处、怀柔科学城管委会规划建设处、区农业农村局、区交通局、区文旅局、区文促中心、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工作统筹。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专题会议机制,由主管副区长担任召集人,专题会办公室设在区科委,定期研究解决推进成果转化工作中的问题,协调落实相关政策。每年年初制定年度工作任务和项目清单,并形成每月一调度、季度一小结、年终一总结并评估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推动北京怀柔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

  (二)加大资金投入。贯彻落实《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强化市、区联动作用,完善示范区建设的专项政策体系。每年由区级财政设置专项资金予以保障,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创新主体、科技服务机构等主体的支持力度,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在怀高效转化。

  (三)加强宣传引导。统筹新闻宣传、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模式、重大项目、孵化机构、专业人才等典型案例的宣传,打造怀柔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创新品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的社会认知度,营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氛围。